【中譯】谷河梅人編《南菜園》翻譯第一章:南菜園的位置及其由來|衣洲詩人對園內外的描寫

南菜園的位置及其由來|衣洲詩人對園內外的描寫

翻譯|謝嘉心(hsin2136@gmail.com)

南菜園橫跨台北市兒玉町與古亭町,位在通往富田町的市巴士幹線道路上,從臺灣軍司令官邸向南約一町(*1)距離的地方,全境約為長方形,佔地650坪,在中間有一棟茅草屋頂的木造平房,這間平房就是第四代臺灣總督伯爵兒玉源太郎在職期間作為別墅並常常到訪,享受忙裡偷閒樂趣的地方。 

這棟平房為直角狀,較長的那一側面對南方,有六疊(*2)及三疊大小,附著半露天的風雨迴廊的房間各一間,再往深處還有八疊大小的外廚房與三疊的浴室。較短的那一側是西邊,約有二間半到三間(*3)大小的地板為三和土造(*4)形式的涼亭接著主屋構造。

這片土地,原本是三板橋莊一位叫做周安可的人所有,當時是為了當作建築基地與水田而買下這塊地的,總督在明治三十一年到任時跟他借用這一塊地,後來便買下了,當時土地關係契約書上載明的購買人就是「臺北廳大加蚋堡城內新北門街三丁目一番地兒玉源太郎」,在事項欄中寫著位置「大加蚋堡古亭村庄」,目的物欄中寫著「五百六番之二、田一分三厘一毫九絲,五百七番建屋敷地一分一厘一毫六絲」,買賣金額記載為七百五十圓,最後則寫著「根據明治三十年律令第四號契稅規則授與此約」,其下方有大大的「臺北廳」三字官印那印在上,日期則是明治三十六年三月十六日。

那之後經過三年,在明治三十九年十月時,兒玉總督的嫡子秀雄伯向臺灣婦人慈善會提出「根據亡父源太郎的遺志,捐贈予貴會」的書面說明,由於是由捐贈方主動提出的要求,該會理事們最後便決定心懷感激的收下,於明治四十五年四月一日完成其登記手續。

(圖說譯)「契尾」是兒玉大將從本島人手中買入土地時的證書,
下面那張為土地讓渡契約書。


***

雖然關於南菜園的由來,有許多趣味盎然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暫且不提,我打算說說漢詩人衣洲籾山逸也先生曾描寫過當時園內及附近的景觀的事。籾山先生是明治出年東都文壇中享有盛名的成島柳北門下生,柳北在明治十年西南戰役時郵便報知新聞的特派記者,因為這個機緣,讓他與當時在鹿兒島因鎮壓暴徒建功的參謀長兒玉少佐相遇。我猜想,大概是後來兒玉以中將身份來到台灣就任臺灣總督時,受到柳北先生的推薦,讓籾山先生可以以過去稱為祐筆,現在的語言則稱為文化宣傳使身份一起來到台灣。 

兒玉總督是在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到任的,由於深感統御總督政治宣傳機關是必要的燃眉之急,在當年五月一日便買下了處於對立關係的山下秀實的臺灣新報以及河村隆實的臺灣日報,同時創立新的臺灣日日新報,任命守屋善兵衛為社長、木下新三郎為主筆,並讓籾山先生以漢文部長階級就任於臺灣日日新報。 

將時間序又稍微往回拉一點,明治三十二年六月,南菜園的建築部分雖然已經竣工,但是關鍵的涼亭部分,被同年八月的颱風摧毀,在修復的同時,籾山先生便被以加以「別墅守」的任務住進南菜園,直到明治三十六年尾崎秀真先生一家住進南菜園之前,衣洲詩人在度過近五年的晨昏。 


***

 衣洲先生的南菜園記是「南菜園唱和集」小冊子的卷頭以漢文寫成的文章,這本小冊子以「己亥六月城南古亭莊中之結廬小屋題名為南菜園偶作一絕」為題,將包括兒玉大將所做,以及唱和兒玉大將詩作韻腳的日本臺灣詩人吟詠的六十餘首詩作集結成冊。兒玉大將詩曰:「古亭莊外茅廬結,畢竟情疎景亦疎,雨讀晴耕如野客,三畦蔬菜一床書。(*5)」,這完全是兒玉總督對南菜園的心情的如實流露,我想應該會有許多人認同這個解釋。

而衣洲先生以漢文記下的南菜園記,我以日語翻就譯文如下: 

南菜園是藤園日常遊玩作息之處,因為已亥年(原文註  已亥年為明治三十二年,大暴風雨在八月十二日那天造成 2,500人受災需要救助。 )的颱風而有多處損壞,四處尋人修葺終於完成。我因久厭城居的塵囂,便在此借一廡而宿,安筆頓硯、朝夕遠眺,暢然適志,因此做下此記,曰此園位於臺北城之南的古亭莊,竹籬茅舍、豆棚瓜架,人們偶會錯認為農家,進門數步便可見小亭,坐東北朝西南,遠眺有峰巒疊翠如屏障,其中白雲間出,高處者有如山峰帶著絮帽,低處者如同裙帶般纏繞,轉瞬間就會變化成不同樣子,忽遠忽近、忽高忽低、忽濃忽淡,從早到晚能有千萬種樣態,佇立眺望之間彷彿自己幻化為千億浮游般的存在沿著小亭遊憩。西邊有一茅草亭,既適合對立而坐,來場黑白的圍城之戰,也適合閒臥品茗,此處所望山容又一變,成為不同的境界,因此我私底下將此處稱為又觀亭。在其右側有一房,是我的讀書之處,琴與酒樽隨意散置,終日靜坐其中的話,若巧遇窗外桂花盛開之時,每有微風拂過就會全身芬芳,因而號之澄心廬。廬的東南方植有兩株老柳,盤根疏枝,所以稱其為暮雨岡,暮雨岡以西有竹籬迂迴而立,其下有花卉雜植,奼紫嫣紅、爛漫奪目,因此為之命名為心花園。這便是園中景色與各處名稱的大概(下略)。


***

 以上描寫的是從園內看見的附近的光景與園內的模樣。而尾崎秀真先生也將他當時南菜園附近的狀態寫成文章,並以「被新指定為史蹟的南菜園的回憶」為題發表在「科學的臺灣」第九卷第四號上。在此引其中一節文章,這節文章描述的是雖然此處曾有土匪出沒,但自從總督就任之後,就再也沒有日本人受到土匪的危害,尾崎先生的記述如下:

「當時的臺北城還跟改隸初時一樣,南菜園附近一帶僅僅是一望廣闊的原野,間或可見點點田畝的模樣,臺北城範圍也僅達座落於南菜園附近的南門與小南門,當時幾乎沒有通往城外的道路,說到從臺北到景尾、新店方向的道路,也只有從艋舺沿著現在的龍口町右側,往南菜園後方經過的狹窄的石板路而已。南門外現在的專賣局到銀行宿舍、教育會館方面一帶都是零星墓地,領臺初期這附近一度有火葬場,一路到兒玉町佐久間町一帶的草地是作為陸軍練兵場使用,從南門到古亭町的部落中間大約半里,當時完全沒有一戶人家。...又當時此地是臺北城外,周邊近里許的範圍內都是一望平闊,是頗為荒寥落寞的村墟景色。行旅田人等盛夏煩渴之時,常常有得不到一滴可飲用的水,只能掬地上泥水窪的水解渴的景象也時而可見,因此將軍特別在南菜園門前掘井拔戶,鑿了一口井,名之為「普泉」,更在旁邊設置藤棚與座椅,充作為往來人等的免費休憩所...籾山衣洲翁做有一首叫做『南菜園矚目』的詩歌...帆自蔗田邊消失通過,從南菜園半露天迴廊側臥而望的景色,遙遙可見新店溪中南來北往的帆船。」 

那之後隨著歲月流逝三十餘年,臺北市的發展隨著文化普及,街道巷弄正齊劃一的住宅建築也增加,庭木與其他樹木蒼鬱繁茂,從南菜園六疊大小的那個房間往外看,尾崎先生所說的,在甘蔗上隱現的帆船彷彿就像是不曾存在過一般,但在當時,的的確確是實際存在的。

 

~~~~~~~~~~~~~~~~~~~~~~~~~~~~~~~ 
戊戌臺灣始政記念日為囑橫澤雅兄                              
藤 園

微風陳陳送涼來    四望霞收曙色開 
占得鶯歌人未起    相思樹畔獨徘徊 

【第一章   南菜園的位置及其由來  完】


【譯註】

*1「町」為日本傳統的距離計量單位,1町約等於109.0909公尺。
*2 一疊約2坪,約6.6平方公尺。
*3 「間」為日本傳統的空間丈量單位,一間約等於182公分*182公分。
*4 原文為三和土造り(たたきずくり),是一種把紅土、碎砂礫混合敲實加固的建築工法,多用於日式屋舍中土間的地板製作。
*5 原文為:「古亭莊外茅廬を結ぶ、畢竟情疎にして景亦疎なり、雨讀晴耕野客の如し、三畦の蔬菜一牀書。」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