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歌碑的故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大妃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妃富子
撰文|王品涵

台灣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後,由戰敗的清國割讓給戰勝的日本。然而台灣人並不甘就這樣淪為他國的殖民地。於是在1895年,轟轟烈烈的乙未戰爭就此開打。當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來台征戰,卻因此過世。關於北白川宮能久之死,台灣各地有許多傳說。新竹、苗栗、大甲、彰化、北斗、雲林、大林、義竹、鹽水、佳里、善化等地,均有親王死於義軍之手的說法。而根據日本官方記載,能久親王係在攻台之役命喪於霍亂。

 無論親王的逝世原因為何,這都讓北白川宮一家和台灣有了深厚的因緣。北白川宮妃島津富子與長男竹田宮恆久王等人多次來台祭拜。1901年,在兒玉源太郎主導下,位於劍潭的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址)以紀念北白川宮能久。神社完工後,總督府邀請北白川宮大妃島津富子來臺主持儀式。島津富子順道參訪了南菜園,並吟詠了一首和歌。日後,這首和歌被刻在石頭上,以「御歌碑」的名義存在於南菜園中。至今仍可以在南福宮的牆上看到它。

這首歌的原文是「国のため たてしいさをは もりそにの 山より高く おもほゆるかな」,意思是「您(兒玉源太郎)為了國家四處奔走,功勳較摩里遜山(玉山)更高,令我不自覺地景仰」。

這首寫在色紙上的和歌,之後被石工稻富松市轉印在大屯山麓溪谷的「士林石」上,再由知名建築師井手薰設計放置石碑的「石臺座」,以及周圍的樹石布置。

這個石碑在1941年南菜園被指定為史蹟時一同立於南菜園中,以記錄兒玉源太郎的功績。然而隨著時代的轉移,碑文周遭的樹石布置早已不存,僅存碑文與台座,在南福宮的牆中,展示著過往的輝煌。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