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4打開南菜園公共論壇:民眾發言紀錄摘要

 
整理|陳姵潔

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向臺灣銀行爭取,第一次打開南菜園基地進行一日導覽!由負責監造的軸組建築事務所協助帶領,並安排主題講座以及圍繞著文資保存、古蹟修復、再利用三大議題方向的公民公共論壇。

合辦單位包括中正社區大學、螢橋國小、南昌家具街發展協會、南福里辦公處、紀州庵文學森林、殷海光基金會、河堤國小、河堤里辦公處,並特別感謝臺灣銀行、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支持協助。

時間︰2018年5月4日(五)18︰30
地點︰河堤國小
主持︰賴仕堯 (臺灣大學城築與城鄉研究所 教授)
與談︰
陳柏年(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劉定綱(奇異果文創 創意總監)
劉銓芝(前雲林縣政府文化處處長、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講師)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專任研究員)

 

南菜園需要社區「向上治理」的精神

  • 宿舍產權是台銀的,老實講不是社區的,你講了一堆的事情,然後台銀不買帳,一點辦法都沒有。站在社區的觀點,你們的籌碼是什麼?我講的籌碼是說,各位準備要提出什麼樣的回饋,反過來哦,才可以讓台銀也跟著回饋,憑什麼告訴台銀說:這邊要變成社區使用。
  • 我們的社區的人準備好了沒有?我們的居民到底最需要什麼,這點要請里長來合作,要去思考我們最需要什麼,最需要什麼的結果,讓這裡地方好不容易爭取一個公共空間,才會滿足我們的需求。
  • 社區要先自救,產業要升級,你才知道南菜園公共空間到底要發表什麼事情。
  • 我也希望投入到裡頭,以一個居民的身分,把這個比較廣義範圍定義的家園,把它一起共同營造。
  • 自己的家園,跟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其實是自己要出來關注的我們如何讓原本只是居住在一起的人,變成真的互相有歸屬感,而且共同形成一個團體──社區。
  • 南菜園的修復跟再利用,其實不能置外於社區,即便它有明確的業主,即便業主自己有能力負責把這建築修好。可是未來這個地方,如何不讓它變成只是一個修好的房子的一個軀殼,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地方資產。
  • 集合大家的智慧,讓它變得再好,或者是讓這個東西充滿比原本期待更多的活力跟生命,這件事情我認為其實是有待大家一起努力。
  • 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參與,不論我們把這事情做得多好,如果缺少了參與,它未來的可能,就沒有辦法如預期那般豐富。
  • 一個城市,已經不再是由上而下去主導所有的事情,去決定所有的事情,而是從社區裡頭,從我們自己很清楚認知我們的需求、認知我們的問題,去向上去反應到可以制定政策、法令跟動員資源的地方政府。這個向上治理的概念,我覺得是一個蠻重要的精神。
  • 我們要有足夠的練習,跟要有足夠適當的場域,可以操演、可以練習「向上治理」的知識跟能力。

 

南菜園的「地方創生」策略發想

  • 以城南這一塊來講,人的尺度是什麼?小朋友在跑的時候,我們的尺度是小小的,我們以步行為主的時候,我需要的空間感受是什麼?而當我們也許是以汽車、機車為主的時候,我的空間感受又不一樣。
  • 當我們去想像,在這個地方,也許會有一個建築物──南菜園,它會做一個修復,而這個修復會讓整個地區變得有點不太一樣,它可能加入了一些新的要素,而加入新的要素之後,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 當我們在做社區經營,或者是一些產業的考慮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是,它有沒有助於由地方自己長出來的團隊,在這邊可以獲得合理的商業模式,而生存下去。所以它的條件非常簡單,一、有沒有地方長出來的團隊,二、這些團隊在這裡,有沒有辦法獲得生存下去的條件。
  • 如果這樣子的一個建築物,它的再利用對於地方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的話,那這邊所產生的一個新的動能是什麼?這個動能對於地方產業的經營,有沒有一些正向的影響、正向的方式?
  • 對於地方的其他文化產業,它有正面的幫助嗎?它的客群是一樣的嗎?它有助於保留嗎?它有辦法把人導出來嗎?再來是那個可以形成的生態系會是什麼?我們現在常說文化有所謂的生態系,上中下游各個位置,彼此之間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它有一個加分的效果。
  • 在城南的這個地區,它有兩條很有名的街,一條是南昌路,另外一條是牯嶺街,它都有一些產業。南昌路上有很多家具業,也有一些銀行;在牯嶺街上,以前它是很多舊書攤,現在是有一些郵票,其實它有兩個非常明確的產業型態,而這個產業型態,到底需要緊臨它旁邊的南菜園,我們想一下,期待它是什麼樣子,對於產業有加分跟促進的效果。
  • 假設在南菜園裡面有個書店的話,它其實可以以「物質文明」為主、「物質文化」為主,這樣可以帶到譬如說手作、農作,或是養生,或者是家具、生活風格,類似這一些,這樣它剛好可以串連,從比較文學精神面的紀州庵的書店,到可以拉到南昌路去的物質文明的部分。
  • 現在很多書店在構想自己的型態的時候,它常想的是它要怎麼做為一個社區的中心,社區的中心會考慮的是社區的需求是什麼,譬如說這個社區可能老人小孩很多,那老人需要什麼?他可能需要固定的送菜的一個服務,那我如何把這個東西組織起來。再來是,這樣子的社區型態,搞不好讓社區的居民有更多參與的機會,它也是一個新的型態,譬如說一人一千元,入股自家書店,當我們每個人都是小股,就是說每個人都是股東,這個書店是我的哦,接下來就是,當我入股一千塊之後,它能不能發展出一個商業模式,是能夠讓譬如說社區居民所需要的一些服務,譬如針對老人、針對小孩的服務,能夠組織成一個商業型態,讓它可以永續發展。
  • 我想大家都想救自己的產業,這很重要,現在世界的一個古蹟或是文化遺產,保存的方向其實也盡量跟產業結合在一起,你不能弄一弄變蚊子館,蚊子文化遺產這樣,所以他們硬是要帶動整個地方國家產業的發展為一定的思考,那是全方面的修復跟再利用。
  • 藝文就是小眾的,所以不要整區都是,主要還是商業,我覺得商業不是惡事,只是說怎麼去發展它。

 

南菜園對「文資教育紮根」的意義

  • 對文資的認識,不只是修復的細節。一個東西修出來,你用得不好,其實就也再次毀了它。一個城市要靠建築來榮耀,尤其靠文化資產,要靠有深度的建築來榮耀。
  • 台灣很多這種日式的木造宿舍,絕對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因為它本國已經全部消失,全部在台灣。它有稀有性,有時代的一種非常特殊的產業跟建築技術的傳承,而且是海外殖民建築的背景,是絕無僅有的,但是就是要等時間讓它增值,像放股票一樣,它哪一天就會增值。
  • 對於它未來經過修繕、經過保存、經過整理以後,的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是,能夠決定它未來,這個文化資產,這個所謂文明發展的證據,它能不能長久的留存在這塊土地上面,也是需要靠一個非常好的管理維護跟營運,這部分永遠是文化資產活化裡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題。
  • 在我的經驗裡面,我從來不把觀光跟文化做一個強烈的連結,可是觀光跟文化自動會連結,這個很有趣。
  • 只要某個地方的文化品質顧得好,它的經營的理念做得好,我們真正用心來照顧到文化資產的所謂的證據的價值跟證據的品質,觀光就自然會來。不用太多以所謂的觀光為導向來修房子。
  • 時代有變遷,所以文化資產最原始的意義,跟現代的確不一樣了,所以今天我們來處理文化資產的問題,是一個有趣的,揉合了時間、揉合了古代、揉合了現代、揉合了不同的機能,過去住宅,現在不一定是住宅的一個混合體,它的裡面已經結合了保存的事情跟當代的創意。所以它是一個多元的呈現,這種多元的呈現我們就要有多元的價值觀點,一起來評估,一起來幫忙決定,它到底未來要變成什麼樣的事情。
  • 我七十幾歲,早期我們家裡面,買家具、買一些家裡用得到的東西,都是到南昌去選購,所以南昌街其實是一條老街;另外還有一條,就是我們的晉江街,晉江街也是真正的一條老街。
  • 它就是以前的紀州庵。紀州庵一路過來的經驗,前面去想想它以後的可能性是什麼,後面的溝通跟協調,就是社區跟政府部門之間談判的過程,我們要先有一個想法。
  • 從歷史角度,我們現代文化經驗,文化的書寫內涵,來自戰後這一代,從日文書寫轉成中文,我們很多小說家其實描繪的場景跟空間都是跟這些日式宿舍有關係的,像林良、琦君、余光中,他們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空間經驗,也構成了很多對空間的想像。後來的人怎麼去用日式空間,國民政府來以後怎麼去用日式空間,這種生活經驗感。我不全然覺得這個只是一個單純的複製日式空間的經驗回來,就是某種程度它要去演繹國民政府來到台灣,那樣一個氛圍跟空間的使用。假設它可不可以變成一個類似這樣情境的旅舍。
  • 修古蹟,怎麼樣展示我修古蹟的過程理念,直接把一些東西露給你看,天花板、牆拆掉一部分讓你看到裡面的木架、各層表面,重體驗、重臨場實際的展示、重置入性行銷,讓你不知不覺當中被感染。開咖啡廳開餐廳都沒有關係,要求台銀宿舍在牆壁上全部布展我要的東西,例如家具發展史、南昌街歷史、修復的方式等等,在顧客的桌邊,餐巾物件上,置入性行銷。

 

南菜園是重要的「文化公共平台」

  • 台銀,要拜託他們做好修復的工作。再來就是怎樣的友善社區,因為畢竟這是在我們的社區,文化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對不對?我們怎樣讓文化融入我們的地區,我覺得這個是我們要去努力的。然後讓地方創生,我覺得怎麼樣讓我們的文化跟這樣的一個時代創新,能夠去做一個結合,這個除了是讓這個城區,它的一個歷史能夠有所保留之下,那麼也能夠真正讓這個地方不斷的生生不息。
  • 所以做一個社區來說,我們社區需要討論我們社區的事情,這種空間,好像不太夠。生活上的公共空間不太夠,老人要去的地方、小孩要去的地方、中年人要去的地方、共同討論社區事務的地方。
  • 我們就是需要這種公共的空間,來做一個歷史的串連,這裡面,如果沒把前面的歷史說出來,你就沒辦法說自己來到這裡的歷史,所以這塊其實是很有歷史,而且文化很多元的,多元的文化大家共同在這裡,共生共榮在這裡,才會形成一個新的社區。沒關係,這個社區目前沒辦法一次就做好,總是先有一個空間,再去慢慢整合,慢慢說外省人的故事,說下港人來這裡打拼的故事,說日本人回去之後他們的故事。我們互相理解對方故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形成對這個地方的一種歷史感。
  • 整理好了,花那麼多錢,裡面改成餐廳吃的,也應該弄一些讓人瞭解的歷史、故事,這樣才有價值、才有意義,也才比較會有人來參觀。
  • 你們生命中有很多經驗或者小故事,跟這裡的地區相關的、跟空間相關的,甚至跟南菜園這棟房子相關的,我覺得這個故事如果能夠逐漸的被說出來,有助於豐富這個地區的多樣性,文化上的多樣性。
  • 第一個感覺就是,它跟社區一定要有所關聯。家具街應該有一些活動是可以串接起來的。裡面要不要有一個部分是跟地方的產業有關,當來到南菜園就知道南昌街。

 

南菜園是「營造社區友善環境」的起點

  • 城南一個在公共設施上很妙的地方,就是我們到了晚上是很黑的一個地區,我自己是在地人,我走路完全沒在怕,因為很熟,可是我發現一些認識的朋友,跟我一起走這段路的時候,他會表現出害怕的感覺,他覺得這一段太黑了。南菜園,如果這一塊它是亮的,它其實對於整個區域的帶動,會有某種程度的示範效果。
  • 還有隔壁台大宿舍,還保存得很完整,我是覺得要看怎麼一起來規劃,整體比較好。
  • 同安街因為紀州庵既然已經整理這麼多年了,人潮也慢慢越來越多,有關於人車分道問題,里辦公處就會積極來做。應該是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們同安街的單邊的人行道,會把它拓寬到兩米半,應該是拓寬兩米,原來只有三塊磚,現在就可以變六塊磚,一邊可以停車,一邊不能停車。
  • 社區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公共性、有點帶臨時託育這種角度的,跟小孩有點關係的,不見得是像幼兒園也可以類似故事館的空間。
  • 它的房間可以用很便宜很便宜的一小時的租金,租給市民,市民租來幹什麼?阿公過生日,要辦慶生會,在裡面租三小時;插花的老師他要每個禮拜六來上課,他要租四個小時。用很便宜的經費,所以它有一點點市民會館的概念,可是市民會館卻不是那種開里民大會啦、投票啦,那種比較無聊的市民會館,是生活性的,我覺得這個可以來供參考。
  • 南昌路跟牯嶺街的部分,就是照明還有人行道,希望優先解決,…還有在南昌夜市這一部分,…違停在大街行人通行不便,…到南菜園這一段,都沒辦法通行。希望南菜園在更新的同時,就剛講的周遭的人行道、路燈,統統要一起做,不要像紀州庵一樣,走路都不能走。
  • 考慮到將來真的做起來很多人要來觀光,有沒有遊覽車停車的地方,有沒有路燈設置好,我想基本建設要一起做,好了之後就統統有了。
  • 照明或人行道我覺得都是很基本的道路工程需求,它怎麼做怎麼設計,其實也蠻重要,我覺得南菜園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除了關注基地產權線裡面的東西之外,慢慢慢慢擴大到整個地區。
  • 南福里的人口大概一萬兩千多人,人口數非常的多,但是它真的能夠使用的地方(公共空間)真的很少。
  • 南菜園兒玉源太郎故居,本來有附帶一個停車場,就是鄰近家具街的違章建築是我們比較大的問題,希望能搭配我們的台銀宿舍群,跟南菜園做整合規劃。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