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菜園宿舍的約定

撰文|林育群

#城南水岸文化協會是?推動紀州庵保存的熱心市民集合體
#協會本年度鉅作:古蹟打開日
#已經打開過了,接下來要等古蹟變身了


 「以前能住到30幾坪房子的官員,地位一定相當的高」陳建築師對著我們這群想一窺「前南菜園日式宿舍」樣貌的夥伴,娓娓道來這片日式宿舍群落的點滴。

2018年5月4日的下午,仲春的涼意與陰翳的天氣,城南水岸文化協會與台北市中正社區大學,在社大的公民週當中,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導覽,來自中正社大以及在地社區的夥伴、鄰近螢橋國小的師生以及網路上關注南菜園的朋友,在南昌公園南福宮前集合,一路往今天的目的地前進。在管理機關臺灣銀行與主持修復的陳柏年建築師協助下,終於見到南菜園文官宿舍群的樣貌了!

這天大小老少來了約近60人,導覽開始前南福宮的理事長熱情的招呼了大家並且稍微講說了南福宮的馬祖信仰與地方的關係,我們一行人才正式出發。導覽隊伍走過了南昌家具街、繞到婦幼醫院後方,在靜巷裡頭一處精緻日式建築停駐,有著圓形窗扇的老房子是台大戴炎輝教授宿舍。隊伍又從福州街穿出,對街的福州街7號是另一處歷史建築,是建築師尾辻國吉的自宅,同時也作為師大校長劉真的公館。沿福州街往經濟部的方向走去,「陸軍聯誼廳」矗立在福州街與南昌路口,或者應該說是「台灣總督府土木局『水道課長官舍』(孫立人將軍故居)」,門面與山牆反映著剛整修完畢的新意。

快快地從陸軍聯誼廳往牯嶺街走去,街道兩旁的濃密的樹蔭與高聳的圍牆述說著這裡居住者的身分特殊,台大校長宿舍群與南菜園高等文官宿舍就分立牯嶺街兩側,雖然這裡分屬不同管轄的單位,但整個南昌路到牯嶺街這一帶確因為這些日式宿舍的妝點或佈落,有種時空突然沉靜緩慢氛圍,陳建築師也在修復工地的門口等著我們。

每個人戴上必要的工地安全帽後,從古蹟群北側開始繞行,映入眼簾的除了一層樓半高的巨大房舍、磚牆與盤結在牆面上的榕樹外,還有幾處巨大的鋼棚架,是為了保護古蹟本體與日後修繕施工而準備的保護措施,建築師從建築物的配置、出入口、推估的增改建歷程、娓娓道來:這片大約興建於1919年至1920年的宿舍群。

南菜園高等文官宿舍群是日本統治下的「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即今日台灣銀行之前身),為了行員住宿所需,在當時古亭庄附近買地興建,時規劃興建5棟宿舍,每棟約70多坪,建築師說過去房舍興建時考量座向,主要的出入口都在北側,而南側主要是留設大面積的庭院,也因此北側入口玄關從圍牆進入。經歷後續使用者的增改建,雖然大部分建築主體都沒有更動,但也因為加建使得部分的庭院景觀有大幅的差異,加上樹木生長與人員搬離後的低度維護管理,房舍的狀況不慎理想,目前已著手開始辦理相關的修繕作業。

陳建築師帶大家在古蹟四周信步一週,一面解說日式宿舍建築物的土間、戶袋這些空間與創意設施,另一方面也談了歷次增改建中對於原有房舍的影響,當然也觸及日後的再利用想像,譬如如何利用增建部分的空間來做為日後再利用的附屬設施設備空間,或者如於修復時將空間特有的構造形式展現等。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就如同許多尚未整修的日式房舍一樣,那些高聳的黑瓦屋頂,寬闊的屋身、廣裘的庭院還顯示著往昔的氣派,然而卻已有部分的屋脊頹垮,也因為久未有人住,整體環境凋敝蓬垢,佈滿各年代居住的遺構,還有去年一場大火侵吞過的殘件,這樣的現實也與許多日式房舍一樣,岌岌可危等待救援。而大火之後,確實也引動了更多人的關注,在下午的導覽結束後,中正社大與成南水岸文化協會接著安排了一場論壇,希望藉由在地居民與市民的共同參與,讓南菜園修復後的再利用,可以真正與歷史相映,同時又能回應在地的需求與城市的文化活動。

一群人漫步走出了前南菜園日式宿舍,也許南菜園頹圮的模樣無法讓人親近想像過去恢宏的模樣,但這一天——它的大門為鄰里、為市民朋友而敞開,而為修復預備的保護剛棚也新立完成,一切的一切都彷彿是在與我們約定,在見證它這一世的凋零後的轉生,希望將來的某一天——當我們走入南菜園時,這裡重新被擘化成一處得以欣賞、反思過去歷史意涵的空間,同時它能給台北的文化另外的養分,無論是從空間的體驗或使用,或者進駐的內容,更重要的當我們走出南菜園時,能充分的了解這城之南的宿(官)舍群,以及牯嶺街的風華、家具街脈動,乃至於無數在城南走過的人物風采。

我們與南菜園約好了,下次再來看它一回,同見一個由衰又興的老屋故事。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