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南菜園.玩出時代力


撰文|施婉婷(螢橋國小資優班教師)

古亭位在台北市中正區,屬台北市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臺北市文風鼎盛的文教區。在日治時期,城南被規劃為政經、文教人員的居住區域,時任總督的兒玉源太郎也將他的別院建在此處,並命名為「南菜園」。使得城南自日治時期以來,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重鎮,也是推動現代教育和藝文發展的基地。現在的城南,除了有國家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植物園、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等國家級博物館和研究中心,還有一座在時代演進中被世人遺忘的市定古蹟:台銀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螢橋國小恰位於城南人文歷史豐沛的中心,自104學年度開始,資優班即針對具有人文歷史興趣的高年級學生,開設《螢橋說書人》的選修課程,帶領學生以社會科學的研究技巧,例如文獻探討、訪談、問卷調查、隨機取樣,認識家鄉附近的地景,探討在地的特殊文化。最後的成果展中,學生們也化身為列車長,帶領參展的觀眾一起認識紀州庵、南機場與牯嶺街。

資優生具有敏銳和邏輯性思維的特質。我們藉由在地人文的課程,進行跨學科領域的主題統整,幫助資優生發揮個體的潛能,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的世界中探究並解決問題。 2018年一月,在當時任職於紀州庵文學森林周得豪引薦下,我們認識了城南水岸文化協會陳姵潔,向我們介紹了南菜園這個距離螢橋國小不到十分鐘路程的市定古蹟。

這是一處對台灣來說,不論在建築構造或是文化保存價值上,都別具意義的日式宿舍群。當時討論完,筆者回到學校後,詢問校內的資深老師、附近的家長、上網使用「google map」,都沒有人可以說出這個市定古蹟到底位在哪裡。是經由針對這個市定古蹟的簡短描述,以及古地圖與google地圖交叉比對獲得具體的位置資訊,經過一番調查後,才更確立了我們想帶領學生深入認識這塊別具時代意義在地瑰寶的決心。

南昌路家俱街、牯嶺街舊書攤、福州街以及和平西路一段所交集出來的區域,囊括了日式建築之美的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文學與閱讀之美的牯嶺街、生態與古典之美的總督別墅、產業與技藝之美的南昌家俱街、和洋文化結合之美的陸聯廳、庶民生活之美的南昌路夜市等特色元素。為了能讓孩子們可以對這塊被遺忘的文化聚落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城南水岸文化協會的協助之下,我們邀請了台大台文所的研究者王品涵擔任專家教師,並透過訪談來了解南菜園的過去,補足孩子們在文獻探討的過程中不夠清楚的地方。更在協會向台灣銀行爭取下,孩子們得以參與古蹟工地導覽,一窺南菜園日式宿舍群的神秘場域,並與負責修復監造的陳柏年建築師進行對話。

走查.探究.活現的人文課程

南菜園的課程揉合了在地人文的學習內容與DMGT的資優教育模式。蓋聶(Gagne,2010)所提出的資優與才能區分模式,主張依據學生的個人特質,提供區分性的教學調整。透過發展活動、環境的機會,希望在課堂結束後能對學生的潛能與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做為未來教育規劃的基礎。

課前了解與評估

開學前老師先針對授課學生及在地文化有完整的了解與評估,選修課程的學生都對在地人文領域有一定程度的學習動機。開學時,藉由人文科學研究法的教學、個別輔導計畫中對學生的描述,了解學生的人文研究能力以及先備經驗。課程內容則透過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取得相關地理與歷史資訊,並討論後續專業資源挹注到課堂中的可行性方案。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南菜園之後,學生再依據自己的個人特質、工作習慣與專長領域進行區分性分組,接下來學生即將踏出教室外進行在地潛力點的探索。區分性的分組能讓孩子在探究過程中更投其所好,例如自主性高且能積極與他人互動的孩子,可以選擇自己一組;有些有豐富點子但容易像無頭蒼蠅的孩子,可以搭配一位對附近地形熟悉但缺乏想法的同伴;又或有相同探索喜好的同儕也可以被劃分到同一組。

親子師生共同激盪的課程火花

當孩子們瞭解南菜園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們對這塊土地有多麽不了解,甚至在戶外踏查的時候發現,拜訪的附近居民中,也有對南菜園絲毫不知的情況。有了工地導覽認識了古蹟的美,又有實地踏場街訪的經驗,孩子們對於不被瞭解的過去有深刻的感悟。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我們開始規劃一個讓大家一起來認識南菜園的活動,在這首發的第一年,先邀請過去一起合作在地課程設計的夥伴學校,透過交流活動讓大家認識一個很前所未見的南菜園,希望能在期末成果發表會的闖關過程中,認識南菜園這個地方,及其周遭蘊藏著時代潮流下的歷史人文價值。

我們先劃分出南菜園的區域範圍,讓孩子們以優弱機危的分析架構,列出周遭的重要潛力點,再透過潛力點的深入研究、資料整理與故事敘說,拉出南菜園的歷史面貌。過程中,除了運用上學期學會的影片攝錄剪輯,為了提升孩子們影片拍攝的內容層次,經由城南水岸協會引薦,邀請影片拍攝專長的蔡昀庭老師和劇場工作者黃秋容老師作為課程的專家教師,最後透過闖關遊戲的活動設計,讓參與的小朋友能在短時間內,用輕鬆有趣的方式認識南菜園。

有了專家老師陪伴孩子們構思每個潛力點的劇情規劃、角色設計、服裝製作、聲音及動作呈現,讓原本一般的課程活動充滿了創意與活潑的張力。蔡昀庭老師從劇情構思的角度切入,帶領孩子們編寫劇本,接著黃秋容老師從劇團經驗中,向孩子展示了舞台劇中蘊藏的細節,再一一針對不同的潛力點劇本,與孩子共同討論如何在整體與個別之間取得平衡,讓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風格,但又不失整體的和諧。

雖然兩位老師只進班短短的兩節課,但最後孩子們完成的戲服製作及扮裝道具,遠超過老師們和家長的想像與投入,讓平時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們,看來富有各個角色的神韻與氣質。外出踏查及拍攝的過程中,家長熱心地前來協助交通安全與攝影,讓孩子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在戶外進行學習,而社區居民的熱心參與也豐富了孩子們的影片內容。

成果展當天,螢橋小小說書人化身為在地嚮導,帶領著中山國小、萬大國小的親師生一起在南菜園周邊進行闖關遊戲。南菜園周邊的大家長:南福里錢里長、家俱街的黃總幹事與李理事長都一起來助陣,整個下午孩子們在南菜園周邊闖蕩,除了聆聽歷史故事、觀賞敘事的影片、對比現今的街景圖像、與社區居民對話,更品嚐到歷史在這個地方留下的民間小吃「槓子頭」。

這一年,螢橋國小的孩子們與南菜園牽起了合作之手,孩子們透過走查、訪問、攝影向歷史學習,南菜園則透過孩子們的聲音、影像、行動,重現過去與現代之美。未來螢橋的在地嚮導,會持續向南菜園學習,用社會科學的方法,用對家鄉的關懷,維繫家鄉土地與人、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Pages